• home
  • About
  • über mich
  • 中文簡歷
  • Videos
  • Archive
  • Critics
  • Contact
Li-Chun Su, pianist & fortepianist

Critics

At the Piano with J. S. Bach

3/19/2009

0 Comments

 
Picture
source: Now News
language: Chinese
不論哪個年代,音樂神童的故事永遠引人入勝,但在採訪蘇立群這一天,她對於這段故事一點也沒提,直到最後一旁的阿姨忍不住。阿姨說:「蘇立群還在娃娃學步車時代,就已經會玩鋼琴,小學時她姐姐每天苦練貝多芬的月光曲,而蘇立群只是一旁聽著聽著,然後就自己爬上鋼琴彈了起來,還彈得比姐姐好,把她姐姐氣到再也不想碰鋼琴。」

在一旁默默聽著的蘇立群,剛開始完全沒反應,直到聽見「月光曲」這個關鍵字,才突然間站了起來,帶著點欣喜活力走到鋼琴邊說:「貝多芬的月光曲跟德布西的月光曲,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浪漫表現型態,我彈給你聽。」緊接著,德國貝多芬那種傾注生命熱情的深沉,與法國德布西那種印象朦朧般的浪漫在整個客廳裡飄舞迴旋,我看著蘇立群的指尖在琴鍵上快速滑舞,聽著兩種絕然不同的浪漫形式琴音,彷如置身歐洲田園生活即興音樂會場景裡。

或許很多台灣人還不認識我們這位年僅28歲的台灣女孩蘇立群,但對德國與歐洲許多國家而言,這位Ms. Su除了是擁有柏林藝術大學頒發Konzertexamen最高藝術家文憑的鋼琴家外,也是少見精研古鋼琴與大鍵琴的藝術家,並曾分別於這一兩年間拿下曼德爾頌大賽、許納貝爾大賽、波爾多國際鋼琴等國際比賽首獎。甫於2008年才畢業,但現在蘇立群已經獲得柏林藝術大學聘書,並在至今短短9個月中連續48次被邀請到歐洲各國獨奏,並曾與柏林交響樂團、萊比錫曼德爾頌室內樂團等許多知名古典樂團合作演出,以指尖讓台灣在歐洲發光發熱。

在許多稱讚蘇立群琴音的歐洲人中,以德國樂器博物館館長Prof. Dr. Couny Restle講得最傳神,這位負責掌管德國古老樂器的館長對蘇立群的評價是:「那個琴音不是練習來的,那是從她身體與靈魂中自然散發出來的。」因為被蘇立群琴音感動,德國樂器博物館也預計將在今年10月委由蘇立群代為演奏錄製巴哈平均律鋼琴曲第一冊。由台灣旅外鋼琴家為德國人錄製德國最重要、甚至是全世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巴哈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平均律鋼琴曲,這已經不只是榮耀,更是壓力與責任。


只是一個台灣女孩,如何能從身體裡自然散發巴哈般的靈魂,主要因為蘇立群不是用鋼琴在演出,而是用整個人對生命的熱情去詮釋,這點正與德國的浪漫風格不謀而合。

一般我們的印象是,義大利代表熱情、法國代表浪漫、德國代表龜毛、英國代表實際……,很少有人會把「德國」與「浪漫」畫上等號。然而研究一下歷史上重要的作曲家,會發現有許多都出生於德國,巴哈、韓德爾、貝多芬、舒曼、曼德爾頌、布拉姆斯、華格納等等都是,而德國的新天鵝堡,是迪士尼卡通城堡的原型,德國格林童話裡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睡美人,都是至今仍影響全世界小朋友幻想心靈的重要元素。

蘇立群說,法國的浪漫,是以味覺、嗅覺、視覺、愛情等等生活中的事物,經過美感、朦朧與印象包裝後所堆疊出來的浪漫;而德國的浪漫是一種對於生命、宗教與親情的大我浪漫,那種浪漫比較內斂與踏實,跟毛巾一樣,得要去擰、去擠、去慢慢體會,才能逐漸感覺。

這樣絕然不同的民族性格與生活經歷,也反映到作曲家的音樂之上,細細傾聽巴哈、貝多芬的音樂,那種浪漫滋味,就是與法國的白遼士或德布西有著絕大不同。也正因為充滿對生命的感情,加上旅居德國9年所培養出的內斂與獨立,因此讓蘇立群得以自然理解巴哈樂譜裡的靈魂與精神。

採訪這一天,蘇立群手指在琴鍵上不停飛舞,不斷描述不同曲風的差別,彈起月光與煙火時,那種朦朧與煙花奔放的感覺,會讓人透過耳根直竄腦底,就彷如置身於一種真實場景中,而彈起巴哈音樂時,一種慈悲的溫情就在整個室內繚繞,那些古典作曲家的靈魂,透過蘇立群的指尖不斷宣洩而出。



旅居德國8年,蘇立群表示,德國人的浪漫發酵得很慢,因此台灣遊客如果想透過旅行感受德國人的浪漫,建議最好能一次待上至少一個月,住在德國人的接待家庭裡,參與當地的藝文活動,這樣才能逐漸體驗那種慢慢出現的深刻浪漫。

隨著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即將於3月27日在中山堂舉辦40週年慶祝音樂會,蘇立群也應藝術總監之邀,特別短暫回台參與這場演出,並主要彈奏理查.史特勞斯的諧謔曲等曲目。想瞭解更多這位用指尖讓台灣在歐洲發光的年輕鋼琴家,相關介紹與演出資訊,可逕洽蘇立群個人網站:www.lichunsu.com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rchives

    November 2017
    July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4
    December 2013
    July 2013
    May 2013
    October 2012
    March 2012
    January 2012
    December 2011
    May 2011
    March 2011
    Octo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June 2010
    February 2010
    October 2009
    April 2009
    March 2009
    October 2008
    July 2008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January 2007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July 2004
    December 1999

    Categories

    All
    Chinese
    Critics
    English
    German
    REPERTOIRE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home
  • About
  • über mich
  • 中文簡歷
  • Videos
  • Archive
  • Critics
  • Contact